撰文:劉國維(里港國中老師)
在台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她雖然是國家公園,但為了保有當地採集文化和產業的維護,在生態和經濟之間尋得了平衡點。讓漁民能在非黑面琵鷺渡冬期間開放採捕,並為了讓黑皮在保護區有足夠的食物,而重新利用了被荒廢的魚塭。此外,昔日的鹽田文化、坐船遊潟湖與吃不完的烤蚵仔的特色旅遊,也都為當地觀光增色許多。
在苗栗「裡山塾」,我們藉由「食」的過程來體驗「里山倡議」。從鋸材綑材做火引,到採集食材與架灶生火料理食物,在辛苦了整個早上之後心滿意足的吃著由大夥努力做出來的午餐。入口當下我深刻感受到,當我們能合理的運用土地所給予的材料,以永續為前提去對待土地時,土地所回應給我們的就是美景與健康的食材,善待她不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嗎?而接著參訪的田鼈米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了保護稻田旁水池裡的夢幻昆蟲田鼈,七十七歲的劉阿伯在生態觀察家建議之下,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種出讓人安心食用的米。在目前食品安全讓人擔憂的台灣,採自然農法種出的米更是可貴,因此也都賣了好價錢。而田鼈在此環境之下也能安心生長免於毒害,創造了人與土地雙贏的局面。
曾聽朋友說過一句話:死去的土地和消失的物種不會為自己唉聲嘆氣,但生於土地上的人在失去它們之後卻勢必要哭泣。我們人壓榨我們土地太久了,現在真的到了必須要好好思考如何與我們的土地建立新關係的時候。能夠走這一趟,雖然時間短暫但我收穫真的很多。我也希望我的家鄉美濃,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也能夠實踐里山精神,能與土地當個義結金蘭的好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