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里山」這二個字似乎成為一種顯學,林務局也提出了「里山倡議」計畫,開始在台灣推動里山運動。然而「里山」究竟是什麼呢?
「里山」是由「里」跟「山」二個字所組成,里指的是人居住的地方,「山」指的則是自然環境。因此,「里山」顧名思義就是指人與自然的交界。從空間上來說,就是位於自然與城鎮之間,人與自然共存的鄉村地帶;當然它也指涉在這樣的空間裡,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這是日本人千百年來習慣的生活方式,日本有一個詞叫做「日本的原風景」,所謂的「原風景」,就是這樣人跟自然共存,在廣袤田圃之中偶見幾戶傳統民宅,人們的活動點綴於自然之中的「里山風景」。
里山,是人與自然交界的空間,也是人與自然共存的生活形態
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其實,台灣的「原風景」不也是一樣的嗎?不同的是,日本人因為看到都市快速擴張,原風景急速消失,很早便開始有所警惕,透過產、官、學以及地方等各行動者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保存地方的原風景,另一方面也為這些明顯受到高齡化、過疏化影響的農村地區尋找新的生機。除了在日本國內的努力外,也透過出版、演講、國際交流、開發國外旅客等方式,一方面為日本的「里山/里海」地區擴展訪客來源,一方面也將這樣的概念由日本再往世界各地傳揚。
是不是跟上面的照片很像呢?這是台灣唷!(@台東關山)
一次的造訪可能很難盡覽一地的里山風景,尤其「里山風景」本就是隨著四季而變動,其中充滿了許多人與自然互動共存的智慧。為了讓人們可以對飛驒地區的里山風景有更深入的了解,「美ら地球」製作了一個非常詳細的網站「Satoyama Experience」(英文版請點此),網站首圖上即寫著大大的「了解日本的美麗與生活」。網站除了「認識里山」、「體驗里山」以及「FAQ」之外,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分成人、事、物、地、食等五個部份介紹飛驒地區的里山經驗。網站目前只有日文版跟英文版,故在此先大略介紹一下這個部分,希望讓較不熟悉英日文的朋友們也可以對飛驒的里山經驗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人」:介紹了原為「左官」職人[註1],在古川觀光協會成立後加入成為社區導覽的鮎飛先生、聞名日本的「飛驒工匠」、守護傳統的「生態職人」—稻草細工職人等[註2]。
「事」:包括地方傳統祭儀如地歌舞伎、太子舞蹈、迎神、古川祭、除夕夜、秋葉神社參拜、師子舞、蟲供養[註3]…等等,以及農家自古流傳下來的天氣預報方法 [註4]、為古民家注入新生命的志工活動等等(古民家有另外的再利用計畫,這個部份也很有意思,我會再另寫一篇專文談古民家計畫)。
「物」:包括在豪雪的寒冬中避免道路凍結的融雪水管、酷熱的夏季以「打水」(從屋前水溝中撈水灑在地上)降溫所使用的大水杓、守護日本酒的「杉玉」、在沒有下水道設備的鄉間的簡易西式馬桶、大工(木匠)三寶之一的「手斧」…等等。
「地」:包括宮川的種藏板倉(保存種子的倉庫,與主屋分開,萬一主屋受損仍可保留住作物的種子,讓我想到尖石山上泰雅族的小米倉庫)、山上融雪形成的湧水、雖新亦舊的古川街區(古川因過去的社區營造產生的景觀條例,使得居民在蓋新房子時亦願意遵循傳統的「老規矩」)、謎樣的平交道、地圖上沒有的村莊。
「食」:包括わらび餅(利用蕨類的根磨製而成的點心,食用時沾上黃豆粉等)、エゴマ(荏胡麻,被稱為飛驒人的奇蹟食材,飛驒人常用於製作醬料及榨油,對健康有諸多好處)、ねずし(蘿蔔、魚加上麴與白飯發酵的醃漬品,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是飛驒地區很常見的食物)、寒干し大根[註5]、以朴葉做為盤子與包裝材料的生態食器。
飛驒宮川地區種藏聚落:板倉の里(板倉的故鄉)。
簡單地瀏覽一遍這些內容,不難發現,所謂「里山經驗」,與地方的環境、氣候、產物息息相關,也處處展現了人們在與大自然共存時的智慧。這些東西,其實也是過去台灣農村習以為常的生活風景吧!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忘了這樣的風景,汲汲營營地追求著那些更快速、更便利的生活,換來的又是什麼呢?有機會的話,也許可以到這裡來感受一下我們已經失去的,也想想該怎麼面對我們尚還擁有的吧!
(ps.以下註釋部份是個人覺得比較有趣的部份,就拿出來做較仔細的說明,如有朋友對其他部份有興趣想知道詳細內容也可以提出,我會再進一步說明)
[註1]左官:可以翻譯成泥水匠,主要是指塗抹牆壁(上灰泥、上漆等等都是)的職人。在台灣我們聽到「泥水匠」或許會覺得是個技術性不高、很普通的工人,但在日本「左官」卻是非常專業的,可以參考一下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左官業組合連合會網站,可以看到網站上有給一般民眾看的情報,主要在介紹安全的居住環境以及左官這個職業;另外有給左官職人的情報區,包括技術情報、競技訊息等。
[註2]稻草是日本傳統農村使用非常廣泛的材料,過去曾有句話說「稻草是從搖籃到墳墓」,從小嬰兒搖籃裡可以輕易更換不怕尿濕的襯墊,到死亡時包覆遺體火葬,從出生到死亡都用得到它。稻草還可以拿來做草鞋、祭典時的各種裝飾,用過的稻草還可以做為田裡的肥料或牲畜的飼料,是可以循環利用,非常生態的材料,因此將稻草細工職人也稱為「生態職人」。
[註3]蟲供養原是日本農家於秋天收成時節,為感念在農作業中犧牲的昆蟲而舉行的儀式。但在飛驒山之村森茂地區的蟲供養卻有另一層意義。森茂地區的蟲供養是在七月中旬與八月的盂蘭盆節,每年二次,雖名為「蟲供養」,實則是慰念「大原騷動」的受難者的儀式。大原騷動是在江戶時代中期,派駐飛驒地區的代官向當地居民要求過酷的年貢,引起了大規模的反抗運動,森茂地區約有20人在該事件中身亡。然而當時無法公開祭祀這些「暴徒」、「反叛者」,人們只能借蟲供養之名秘密地祭祀這些受難者,而這個習俗也就一直流傳至今。
[註4]在飛驒神岡地區有稱為「寒だめ」的天氣預測方法。對農家而言,天氣是影響耕作及收成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自古農家也發展出特定的天氣預測方法。天氣預測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農家會拿12個大豆,炒過後看它的顏色,變黑了就表示今年氣候不好,若仍是白的就表示這一整年都會有好氣候。另外有一種叫做「寒のうち」(意思是在寒冷之中)的預測法,是以一年最冷的時候(大概是1/5~2/3)之間,以2.5日為一個區隔,共分為12個區段,觀察並記錄這12個區段的氣候,以對應的方式預測整年12個月的氣候。雖然現在也許因為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這樣的預測方法準確率越來越低,且現在也有更多高科技、更準確的預報方法,但地方上的農家還是希望能夠保留這個傳統。
[註5]寒干し大根:冬季被豪雪覆蓋的飛驒地區無法耕作,因此夏秋的收成必須能夠保存半年以上。大根就是白蘿蔔,農家會在田裡挖直徑130公分、深30公分的洞,鋪上稻草,放進30-50根蘿蔔,再以稻草包覆並覆上土以免凍壞。大雪來臨前將蘿蔔挖出來,切成1.5cm厚,以稻草串起來,吊在屋簷下風乾,就成了「寒干し大根」。因為冬季日夜溫差大,蘿蔔在夜裡結凍白天融化的過程中水份會逐漸脫出乾燥,更添風味。
==============================================================